壮汉融合的文化遗产——陈氏滴水观音艾灸保健疗法
艾灸疗法,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丰富我国传统医学做出了贡献。病因方面,对“毒”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,治毒经验更丰富;诊法有丰富而系统的内容。药物方面,许多壮族地区的常用药物,已成为中药宝库中的一员。治疗方面,点灸疗法等,丰富了我祖国传统医学的内容。
艾灸疗法是壮汉融合的文化遗产
历史悠久的艾灸疗法,为各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,现仍发挥重要作用。南宁陈氏滴水观音艾灸保健疗法,为祖传疗法,是其中的代表,是壮汉融合的文化遗产。其已被列为南宁市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,自清末民初传承至今,已是四代传人,有百年历史。
滴水观音,是一种南宁人常见的植物——老虎檬。原名海芋或姑婆芋,又名滴水莲、佛手莲等。原产南美洲,为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观赏植物,俗称野芋头、山芋头、天芋、天蒙等。作为观赏植物时,则称其为滴水观音。滴水观音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,有药用价值,球茎和叶可以药用。在空气温暖潮湿、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,便会从叶尖端或叶边缘向下滴水,而且开的花很像观音,因此称之为滴水观音。花语是志同道合、真心诚意、内蕴清秀。
陈氏滴水观音艾灸保健疗法,采用滴水观音原生植物,并在艾草中融入广西壮汉民族20多种天然秘制草药,形成独特的艾灸方法,其古法称谓,又更具历史文化意蕴。
滴水观音艾灸古法的前世今生
自治区级非遗滴水观音艾灸传承基地,古色古香,禅意十足。滴水观音随风摇曳,清新扑鼻,艾灸药香浓郁,令人心旷神怡。陈氏滴水观音艾灸古法第四代传承人陈霏玲,讲述了陈氏家族的创业史和滴水观音艾灸古法的前世今生。
陈霏玲出生于祖传医药世家。她拿出一本珍藏的家族百年《陈氏药典和穴位图谱》手抄本。该书详尽记载了其祖辈在地方官府从医时,所用多种传统祖传药方,以及人体穴位图谱,弥足珍贵。
陈霏玲祖籍闽南客家,为大户人家。祖辈从福建来到岭南“广西药都”玉林谋生。秉持陈氏家族“崇尚习武、强身健体、悬壶济世、世代安康”的祖训,习拳行医。丰富的生态药物资源,缺医少药的社会环境,陈氏滴水观音艾灸疗法应运而生。第一代创始人陈二叔是陈霏玲的太祖父,为当地著名乡贤,清末民初曾在地方官府行医。衣锦还乡后,他把达官贵人享用的祖传秘方作为悬壶济世的平民良方,传承古法。如给刚出生的婴儿作解三朝锁、十二朝锁古法治疗等。之后形成了独特的陈氏滴水观音艾灸疗法。陈二叔将此法传给女儿陈桂芳。陈桂芳得其真传,施用古法,强身健体,成为村中百岁老人。陈桂芳又把秘方传给女儿宁善秀,让其成为第三代传承人。在母亲宁善秀言传身教、耳濡目染下,陈霏玲成为此法第四代传承人。
陈氏滴水观音艾灸法,根据中华传统医药及壮医中关于点灸穴位、经络以及艾灸、按摩的理论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根据祖传秘方,传承创新发展,采用滴水观音,并在艾草中融入20多种中草药,形成独特的艾灸方法。
根据祖传秘方不断创新发展
陈霏玲在传承家族古法的基础上,结合壮族和南宁的历史文化、地理和气候特点,在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“蒸、薰、嗅”的基础上,向广西老壮医黄瑾明学习药线点灸法、逐淤法等,创制了陈氏十二式足背脚法和陈氏太极棍法。
足背脚法,起源于古老的“鹊桥踩法”。太极棍法,则起源于陈氏家族的“太极套路”。陈霏玲根据祖传秘方,创新发展,采用滴水观音,并在艾草中加入路路通、五味子、防风等壮药,使艾灸更具民族性、地域性、创新性、独特性。她根据点灸穴位和经络走向按摩,由点到面,使身体得到全面的调理。同时利用艾灸补充机体阳气、驱风逐寒、固卫气,通十二经脉的功效,结合姜泥按摩,直接作用五脏六腑之根本,疏肝理气健脾胃,达到疏通经络、提升阳气,扶阳固本、祛除湿邪、补肾健脾和提升免疫力的目的,形成全新独特艾灸保健疗法。
陈氏滴水观音艾灸法不断传承创新发展,具有民族性、地域性、独特性、创新性,2015年申请国家专利,2016年被西乡塘区列为县区级非遗项目,2019年被列为南宁市级非遗项目,202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。
方朝明
古代南宁医药历史文化
古代南宁医药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
“晋代医学家葛洪和罗秀,携中原医学和炼丹术,来到广西和南宁,对壮族地区和南宁医药学的发展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明嘉靖四十三年版《南宁府志》记载:“罗秀不知何许人,好谈玄。尝曰:天下有长生不死之药,何不修之?时闻葛洪寓罗山,即弃家结庐,倾心学焉。久之,慨丹不成。遂往青山山岩,独炼数年。一日危坐,尸解而去。名其岩曰丹岩。以炉火红也。又名佛骨岩。遂塑佛像于中,人疑以为幻。后秀复回,人见,识其貌,与一仙人,向背立于龟石上,即称为罗大仙。乃相顾笑语而去,遗四足迹于石。后佥事邬阅刻其石。曰驻仙石”。南宁邕州八景罗秀山,因其而得名。
梁代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谓丹砂出符陵,特别邕州所产金缠砂最为上品。”宋代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记载,壮族民间烧炼水银的方法是:
“邕人炼丹砂为水银,以铁为上下釜,上釜盛砂,隔以细眼铁板,下釜盛水埋诸地,合二釜之口于地面而封固之,灼以炽火,丹砂得水化为霏雾,得水配合转而下坠,遂成水银。”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密封蒸馏法,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是较早的记载。葛洪《肘后方》中所载药物、如生姜、生葛根、甘蔗等“岭南皆有”。
北宋时期,中原文化与壮医药的交流,也得到了较大发展。壮族地区已吸收中原医学的阴阳概念,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疾病的病因病机,《广西通志》称壮族民间“笃信阴阳”。随着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,中原医学在壮族地区和南宁也兴盛起来。宋咸平初年,广西南路转运使陈尧叟“集验方刻石州驿”;邕州知府范旻下令禁止淫祀,“市药以施治”“并刻疗病方书,置诸厅堂”。清代末年,桂西南许多县份,成立了阴阳学府。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一些研习中原医学而有专长的名医。
古代先民在与疾病斗争实践中,南宁医药业不断发展,出现了不少运用地方医药,防治疾病的民间医师,民间医师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社会职业。宋代苏颂在《本草图经》中提到的“二广俚医”,就是对岭南地区民间医师的称谓。宋代岭南地区的民间医师,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。
明清时期,壮族地区有文献记载的医家不断增多,其中有以壮医药为主治疗疾病的壮医。不附庸世俗,给人治病不图回报,被乡亲颂扬,当地上层人士也曾撰文扬其美名、颂其医德。《南宁府志》(1534)记载,邓铲,字克柔,明代广西南宁人。因居半村,故家乡人称之为半村先生。因其母多病,故而潜心学习医术并精通之,治愈其母亲之痼疾,名声大噪。其治病不分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,有求必应,被督府赐以“医官”,但邓铲称病谢绝,留在家乡为群众治病,同时博览群书,吟诗作对,与当时的高人达士多有交往。清代涌现了许多地方名医,有些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。这些医家涉及临床各科,有的还有著作问世。如外科邕宁的杨四,擅治奇难重症,武鸣的周景焕,擅长针刺疗法。

壮汉融合的文化遗产——陈氏滴水观音艾灸保健疗法
2022-06-20

夏季吃什么水果养阴生津?葡萄是个不错的选择
2022-06-20

凉茶≠凉的茶 喝凉了的凉茶真的健康吗?凉茶为什么不能凉着喝
2022-06-20

国家统计局: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4%
2022-06-20

金科服务:拟收购佳源服务73.56%股权框架协议终止
2022-06-20

金茂物管4.5亿元收购首置物业服务公司100%股权
2022-06-20

旭辉控股回应大裁员:正考虑对造谣者采取必要措施
2022-06-20

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
2021-12-02

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: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
2021-12-02

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?中国气象局回应
2021-12-02
夏季吃什么水果养阴生津?葡萄是个不错的选择
凉茶≠凉的茶 喝凉了的凉茶真的健康吗?凉茶为什么不能凉着喝
国家统计局: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4%
金科服务:拟收购佳源服务73.56%股权框架协议终止
金茂物管4.5亿元收购首置物业服务公司100%股权
旭辉控股回应大裁员:正考虑对造谣者采取必要措施
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
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
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
今年新增952件(套)!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
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: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
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?中国气象局回应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
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
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
山西忻州古城: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
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
西藏林芝:多彩民俗活动迎接工布新年
面对儿童不得不防的“杀手”,这把椅子很重要!
新增“53+1”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
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
山西朔州“11·11”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
“海关国门小卫士”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
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
28人被问责!山西石港煤业“3·25”事故调查报告公布
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“长治久清”
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: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
80岁“留守”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:我们陪您唠嗑
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.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“布鞋奶奶”走了


-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?他们说: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
-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:嫌疑人已被刑拘
-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、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
-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
-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
- 11月谣言在“身边”,别信这些无稽之谈
- 追剧为何上瘾?你追的不是剧,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
- 对症下药“十年痼疾”,“茶博士”帮老茶园重焕生机
- 不会融化的“果冻冰块”研制成功 有望改变食物冷藏方式
- “逆行”考研=集体滑落?这结论该慎下
- 老鼠油治烫伤致孩子进ICU 害人偏方为何被奉为灵丹妙药
- 老人被野猪咬伤 打猎者赔了5万多
- 既促进生产又保护生态他用古代农耕智慧造福现代农业
- “布鞋奶奶”走了 曾亲自给部队子弟兵送鞋40年
- 试行“家长学校”“持证上岗”?可以引导但不宜“法外加槛”
- 成为“南京胖哥”后的日子:见义勇为被捅伤 他说不后悔
- “法不责众”不是健走团“占道”的护身符
- 北京五道口增设行人信号灯四面全绿时段
- 北京道路停车支持ETC无感支付
- 北京多措并举提高生物多样性 今冬将迎300万只候鸟
- 北京:建议研考考生考前14天在京备考
- 将“干部”当店名 这个口子不能开
- 北京市2022年民生实事邀市民投票
- 吸氢气就能抗癌又防衰?最新“科学”流言榜发布
- 北京:242辆京牌小客车参加司法处置
- 云南磨憨边检站中老边境缴毒逾4公斤
- 故宫博物院2022年年票紧急停售 恢复销售时间将另行公告
- 世界艾滋病日:关于艾滋病,我想和你聊聊
- 北京:保障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获较高认可
- 满洲里高风险地区增至6个 中国内地新冠疫苗接种超25亿剂次
- 内蒙古满洲里公布55例本土确诊病例行动轨迹
- 四川绵竹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标记行为 划定领地或吸引异性
- 广州长隆举办“猿猴特展” 稀有“夜猴”首秀
- 满洲里对公路、铁路口岸所有环节和场地加强闭环管理
- 安徽合肥警方严打食药环知森领域违法犯罪 侦破重特大案件14起
- 北京海关今年已查获2700余批次涉嫌侵权商品
- 福建福州海警局利用无人机成功查获一起非法采矿案
- 陕西83所高校辅导员“比技能、拼实力” “以赛促学”提升专业素质
- 西安警方侦破特大制毒贩毒案 缴获成品半成品疑似毒品10余公斤
- 全球首次荒漠猫卫星颈圈跟踪研究取得新进展
- 内蒙古满洲里公布55名确诊病例详情:有26名学生
- 中国唯一艾滋病患儿学校成立十周年
- 昆明境外既往感染复阳病例关联人员两轮核酸检测均为阴性
- 重庆:非法捕捞工具集中销毁 营造良好禁捕氛围
- 中演协发声明辟谣网络不实言论 将依法维护权益
- 浙江:中老年群体艾滋病感染者占比有增加趋势
- 宁夏:保障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
- 青海茫崖森警大队救助濒危野生动物黑鸢
- 西宁市发放公交“蓝焰卡” 消防指战员可免费乘车
- 河北衡水中级以上职称医师下沉乡镇卫生院 实现优质人才全覆盖